2021-07-21 00:00:00
浏览:
“成为骨科医生至今已经三十年了,三十年的经历让我明白现在中国骨科的手术技术已经很成熟了,现在急需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手术的效果更加完善,当手术技术的提升已经不能再满足这个需求的时候,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到手术之外,而康复正是弥补这一空缺的关键。只有临床手术和术后康复都做到位,这样的手术才叫真正的完美。”
——南昌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主任戴闽教授
“骨科发展之我见,就是骨科康复一体化。”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周谋望教授
“如果一个病人说:医生你手术做得很好,但我还是动不了。我想这是对医生***的讽刺。”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主任顾小华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提出骨科康复一体化的诊疗模式,在我国,骨科临床和骨科术后的康复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状态。骨科临床和相关手术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甚至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与之相对应的骨科术后康复却仍处于较低水平。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于健康的重新定义,功能恢复在骨科康复中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手术做的很成功已经不是患者评价诊疗效果的指标了,更多的患者开始追求术后的功能恢复程度。 什么是骨科康复一体化 开展骨科术前和术后康复,建立骨科医师、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团队治疗的新模式,对于推广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它要求骨科医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和护士组成一个治疗小组,共同查房并制订患者手术和康复方案,使骨科手术治疗和功能康复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康复治疗贯穿综合医院骨科干预的全程,包括入院后的术前对患者进行相关康复指导,以及出院后积极开展随访。 骨科康复内容有哪些 骨科康复的范围很广,主要是指因骨骼、肌肉、肌腱、关节、韧带、关节软骨等运动系统损伤导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非手术疾病的康复、围手术期康复(术前康复及术后康复)。 康复评估 一般评定 疼痛、感觉功能评定 关节活动度评定 各关节功能评定量表 肌肉力量评定 步态评定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生活质量评定 肢体长度/围度测量 平衡功能检查等 特殊评定 骨折固定稳定性评定 骨折愈合程度评定 脊柱稳定性评定 脊髓损伤程度的评定 尿动力学评定 神经电生理的评定等 骨科康复 术前康复 ·术前教育: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医学知识宣教,使其主动配合完成术前术后康复训练。 ·术前评估:对患者的生理机能及心理状态进行充分评估以便确定其能否耐受骨科手术及配合完成术后康复治疗。 ·术前康复指导:术前有计划地进行功能训练,让患者适应并学会康复训练动作。 ·术前营养不良、贫血的处理 ·减少禁食时间 ·睡眠管理 术中减少损伤 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微创是快速康复的重要因素。小切口和肌肉间隙操作对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患者功能恢复快。术中同时关注麻醉方式选择、体温控制、 液体管理、预防感染。 术后康复 早期开始康复训练 疼痛管理、水肿处理 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 预防术后感染 术后液体管理及引流管优化 出院处理 ·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或社区医院康复。 骨科康复一体化,任重道不远 国内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受试对象对康复知识的知晓度为 52.26%,骨科手术患者对术后康复知识的知晓度较低。目前,我国大多数骨科患者无法在康复医疗机构完成全程康复,患者从医院回归社区和家庭,需要积极开展社区及家庭康复训练,因此建立健全社区康复机构非常重要。 手术不是结束,骨科康复一体化才能***帮助患者回归家庭、社会、工作。在手术发展迅速的今天,有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困惑: 如何让骨科患者快速康复? 康复介入的***时机? 如何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 如何进行患者院外康复管理? 骨科医生与康复医生如何有效配合? 12月20日(周日)20:00,法罗适特邀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康复关节科/关节运动医学中心 —马明教授分享《骨康一体化模式探索与实践》,让我们和马明教授一起学习如何实现开展骨康一体化诊疗促进患者全周期管理。 END
·随访管理:术后 2~3 周随访:检查切口,拆线,评定关节功能状况,治疗疼痛、睡眠障碍及静脉血栓栓塞预防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术后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随访,内容包括功能量表测定、影像学评价、并发症处理等。